市場有風險,加盟需謹慎
中國人愛吃且會吃已經成為一種共識,而牛蛙則是我國餐飲市場上,被國人吃出來的品類之一。
據相關數據顯示,截至2023年年底,全國牛蛙餐廳已超5萬家,其中僅牛蛙主題餐廳就有1萬多家,牛蛙餐飲整體市場規模更是達到了600億-800億元。可以說,牛蛙近千億的賽道,是被國人吃出來的。
牛蛙原產于北美,屬于“外來物種”,牛蛙本身肉質鮮嫩,口感細膩無異味,適合川辣、泡椒、燒烤等多種夏季夜市菜肴主流味型,在經過川菜,湘菜,粵菜等菜系的挖掘后,牛蛙美食逐漸在一些餐廳流行起來。
但牛蛙美食真正走進大眾視野,還是在2015年左右,當時一家以牛蛙單品蛙鍋為主打的特色餐廳——蛙來噠,在長沙7up美學購物中心五樓開業,成功開創了牛蛙專門店的先河,吸引了無數食客前去品嘗。
蛙來噠的火爆,也讓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牛蛙這一小眾賽道,此后,一批主打牛蛙的連鎖餐廳如雨后春筍般出現,牛蛙餐飲進入快速發展時期,牛蛙也成為繼小龍蝦、烤魚、酸菜魚后的又一熱門單品。
歷經時間的沉淀,如今牛蛙品類已進入下半場,機遇和考驗并存。一方面,隨著牛蛙餐飲市場需求的持續增長,牛蛙賽道還有非常多的可能性,但另一方面,頭部品牌的加速發力以及新品牌的不斷涌入,牛蛙品類的市場競爭也將越來越激烈。
據企查查數據顯示,截至2023年年底,2023年牛蛙相關企業注冊量已超670家,同比增長45.4%,而全國牛蛙相關企業存量已超2070家,同比增長30%。
此外,其他賽道的品牌也相繼推出了牛蛙相關的菜品。比如海底撈推出了“蛙呀蛙鍋”,肯德基推出了傳奇港式風味牛蛙塔可等等。
而這些也足以表明牛蛙餐飲市場的發展前景非常廣闊,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。
與此同時,牛蛙行業也存在一些挑戰,比如牛蛙養殖技術不規范、牛蛙供應鏈不穩定、牛蛙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問題。
值得注意的是,現今牛蛙賽道的參與企業各有其競爭優勢,但對于牛蛙餐飲企業來講,想要在市場上脫穎而出,贏得消費者的青睞,勢必要兼顧產品、用餐環境、服務、食品安全、供應鏈等方方面面。
在眾多牛蛙品牌中,能夠兼顧這些的少之又少,蛙來噠便是其中之一。這也是為什么牛蛙市場上不斷有參與者加入,而蛙來噠卻能始終一直穩穩居于頭部的重要原因。
據了解,目前蛙來噠已進駐全國百余座城市,門店數量超500家,其中其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的門店約占總門店數的六成,其無論是品牌影響力還是市場規模都遙遙領先于其他牛蛙品牌。
市場有風險,加盟需謹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