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,牛蛙市場持續向好,牛蛙品牌全國化進程也在不斷的加快。據紅餐大數據,截至2023年12月,國內牛蛙相關餐飲門店數量已經超5萬家。其中,牛蛙門店數同比增長15%,預計2023全國牛蛙市場規模達到680億元,有沖刺千億市場的巨大潛力。
根據紅參大數據顯示,牛蛙品牌門店主要集中在一、二線城市的大型商場或者購物中心。牛蛙頭部品牌蛙來噠門店已經進駐了全國百余座城市,其中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的門店約占門店數量的六成。從牛蛙門店的線級城市分布來看,二線城市門店數占比最高,為28.2%。除五線及以下城市,其他各線級城市的牛蛙門店數占比均超10%。總體來看,二線及以上城市門店數占比超六成,而四線及以下城市門店數占比不足兩成,可見牛蛙品類在下沉市場有一定的發展空間。
餐飲品牌下沉市場是餐飲品牌對市場變化的應對策略,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和消費水平的提升,下沉市場的消費潛力巨大,有更多消費需求等待被開發。下沉市場的消費能力和消費習慣也在逐漸提升,下沉市場已經成為餐飲行業的不可忽視的重點。
過去,大城市是牛蛙消費的主力軍,但隨著消費水平的提升,人們對于餐飲品質和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。牛蛙市場的重心也出現逐漸下沉的趨勢,牛蛙美食首創品牌蛙來噠,門店也在逐漸下沉,2022年開始其在東莞、北京等地開發社區店店型,其中東莞社區店已經開始營業。這也為餐飲品牌提供了一個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,也為他們的戰略布局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。
下沉市場相對于一二線城市來說,市場競爭相對較小,品牌間的競爭壓力也較小。下沉市場租金、人力等方面的費用相對較少,成本相對較低,餐飲品牌在布局時不僅能夠降低運營成本,餐飲品牌通過下沉市場來拓展自己的市場份額。
牛蛙市場持續擴容,同時也伴隨著激烈的競爭,在下沉市場,消費者可能更加注重產品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。品牌可以通過融入當地的文化元素,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產品,不斷創新、提升品質、調整策略以適應市場的變化和滿足消費者的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