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場有風險,加盟需謹慎
牛蛙肉質細膩,口感鮮嫩爽滑,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,加之其高蛋白質、低脂肪、低膽固醇的健康屬性,受到廣大消費者的熱捧,牛蛙餐飲在全國范圍內遍地開花,在中餐、火鍋、小吃、燒烤等業態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,牛蛙也成為繼小龍蝦之后的又一網紅單品。
據了解,目前,全國牛蛙年產量約70萬噸,牛蛙全產業鏈產值600億-800億元,生產與消費市場遍布全國數十個省份,上下游帶動近百萬人口就業。單從餐飲消費端來看,目前全國已有超5萬家相關牛蛙餐飲店,包括牛蛙主題店和與牛蛙美食相關的餐飲業態。還有業內人士預測,未來幾年內,牛蛙品類餐飲店可能還會高速擴張,牛蛙單品有望成為過千億的大產業,因此,不少從業者也紛紛看好牛蛙餐飲行業的前景。
然而,與消費端的火熱相比,當前我國牛蛙產業養殖端仍處于初級階段,面臨著諸多發展困境,如缺乏可操作的行業標準和監管、產業零散、分散經營情況普遍等等。牛蛙養殖產業規范化發展,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。
針對這一問題,蛙來噠聯合創始人羅清曾表示,近幾年國家愈發重視食品的綠色環保,一定程度上倒逼企業和供應端的綠色轉型升級,讓消費者的舌尖安全更有保證。
事實上,為從養殖源頭保障牛蛙安全,蛙來噠也做出了諸多努力。據了解,蛙來噠團隊從2016年就開始關注牛蛙的供應鏈端,走訪了廣東、湖南等傳統牛蛙養殖區,發現養殖區確實存在小、散、弱等情況,為保障牛蛙食材的安全,蛙來噠在上游自建牛蛙生態養殖基地,并嚴格按照國家的標準要求去執行,包括基地的環保建設、尾水處理、養殖中的用藥安全及規范化管理等方方面面。
此外,團隊每年也會投入大量資金建造牛蛙養殖樣板基地,試驗生態化養殖模式。現如今,蛙來噠采取了稻蛙混養的養殖模式,這是一種生態環保且高效的種養方式,不僅能夠有效提高農田效益,而且還能大大減少牛蛙生病風險,牛蛙的出品質量更有保障,同時又能推動解決養殖端水源保護、綠色生態等產業難題。
可以看到,牛蛙水產養殖正逐步規范化,牛蛙市場高峰期還未到來,蛙來噠等牛蛙巨頭們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。
市場有風險,加盟需謹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