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,全國牛蛙門店達到5萬多家,牛蛙出塘量超過100萬噸,整體牛蛙產業超過800億市值。
以牛蛙為單品或主要食材的美食品牌連鎖門店,牛蛙單店,區域品牌店,每年都在以超過行業的速度增長,而作為牛蛙美食開創者的蛙來噠,更是直逼500家門店大關。牛蛙產業正在呈現蒸蒸向上的態勢。
作為一種營養豐富的食材,牛蛙不僅味道鮮美,而且富含蛋白質、微量元素等營養成分,天然具備美食食材的基因,一經蛙來噠這樣的聚焦牛蛙美食單品的餐飲企業大力地推廣和帶動,牛蛙成為一種“網紅”美食,進而形成一種美食文化,這也成了偶然中的必然。
牛蛙野生能力強,引入中國后,曾經一度引起國人的擔憂,擔心它會不會一類影響國內水產生態的入侵物種。在引入初期,牛蛙所謂一種食材,還不被廣泛地被認知和接受。作為一種食材,主要也是在湖南,四川和廣東等地的農家餐桌上,即使有一兩家餐廳有這道菜,受眾群體也不大。聚焦牛蛙的餐飲店開始的時候更是沒有。
2010年,蛙來噠的誕生,徹底改變了牛蛙的命運。開始的時候,蛙來噠也只是一家街邊的餐廳,里面有各種口味的牛蛙美食鍋,但也只是有,還沒有形成聚焦。那時候的蛙來噠牛蛙銷售占比30%以上,魚占20%,店內還有些其他的品類。
改變在2015年,首次進駐長沙7up購物中心,蛙來噠正式開啟商場商圈餐飲賽道,同時完成的還有牛蛙品類的聚焦,只保留了牛蛙菜品,其他全部砍掉,蛙來噠的品牌也在此時完成了升級,同時也開啟了全國連鎖經營的模式。從此,牛蛙就作為一個品類美食賽道正式進入人們的視線,直到今天,牛蛙從終端消費到上游的養殖,形成了一個非常完善完備的水產品產業鏈。
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都不是一帆風順的,牛蛙行業也是如此。自從蛙來噠把牛蛙美食推向全國后,牛蛙美食的發展也經歷了很多次的危機和挫折,好在經過全體從業人員的努力,每一次危機都安穩度過,每一次危機過后,牛蛙也都迎來了長足性的發展。
2020年,疫情初起之時,牛蛙曾經因為是不是“野味”沖上了全網熱搜,一下子牛蛙行業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和重創。蛙來噠董事長羅清女士更是為之連續奔波30多天,最終在2020年3月4日,國家農業農村部正式將牛蛙列入《國家重點保護經濟水生動植物資源名錄》,定義牛蛙是水產新品種,可以食用。至此,牛蛙是不是野味的風波才塵埃落定。
隨著《名錄》的列入,各地政府和相關部門紛紛出臺了一系列指導政策和規范措施,針對牛蛙養殖環節,政府加大了對養殖場的監管力度,推行了嚴格的養殖標準和管理制度。通過規范養殖流程,提高養殖技術,確保牛蛙的品質和安全。同時,政府還鼓勵養殖企業加強科技創新,提高養殖效益,推動牛蛙產業的升級轉型。
在牛蛙加工和銷售環節,政府也加大了監管力度,推行了食品安全標準和質量管理體系。通過加強對食品安全的監管和檢測,確保牛蛙產品的質量和安全。同時,政府還鼓勵企業加強品牌建設,提高市場競爭力,推動牛蛙美食文化的傳承和發展。
另外,政府還加大了對牛蛙美食產業的支持力度,通過聯合蛙來噠等知名頭部企業研究探討牛蛙生態化養殖解決方案,通過資金扶持、稅收優惠等措施,鼓勵更多的牛蛙相關企業加大投入,擴大生產規模,提高產品質量。
同時,政府還積極推動牛蛙美食文化的普及和推廣,比如清遠的牛蛙美食節的舉辦,通過各種渠道宣傳牛蛙美食文化,提高消費者對牛蛙美食的認知和接受度。
2023年8月,國家農業農村辦公廳農辦漁〔2023〕28號紅頭文件《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推進牛蛙養殖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》正式頒發,成為各地牛蛙養殖的指南。
今天看來,牛蛙美食賽道的健康良性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和監管。未來,隨著政策的不斷完善和市場的不斷擴大,相信牛蛙美食產業將會迎來更加美好的發展前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