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31日,中國烹飪協會與海底撈、蛙來噠和其他牛蛙養殖、加工上下游企業,聯合發布了《牛蛙養殖及加工技術規范》團體標準。該標準不僅涵蓋了牛蛙養殖全流程,還詳細規定了養殖后加工技術要點、運輸貯存、管理制度和人員培訓等環節的具體要求,為牛蛙產業的高標準養殖與加工提供了指引。此團體標準的發布,也標志著牛蛙產業在餐飲供給方面更加規范化、標準化,對推動牛蛙產業高質量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。
近年來,牛蛙憑借其高營養價值、鮮嫩爽滑的口感以及食材搭配性強等優勢,在餐飲市場中的熱度持續攀升,特別是在2020年3月得到相關部門“正名”之后,牛蛙品類的發展速度進一步加快。不僅催生了全國牛蛙餐飲遍地開花,也吸引了資本的關注,牛蛙專門店、美蛙魚火鍋、其他賽道餐飲品牌以及餐飲上游企業不斷入局,共同推動牛蛙餐飲的市場規模近千億量級。
盡管當前牛蛙餐飲消費一片火熱,但牛蛙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。就養殖端來看,牛蛙仍處于粗暴、無序的發展初級階段,行業規范與標準化程度較低。而此次發布的《牛蛙養殖及加工技術規范》團體標準,也是為了從技術規范的角度指導牛蛙標準化養殖與加工,推動牛蛙產業健康有序發展。
作為牛蛙美食賽道的領創者,蛙來噠早已將牛蛙養殖業的生態化發展納入到企業文化中,它不僅是牛蛙品類市場上第一個實現和上游簽訂全年定價、定量收購合同的品牌方,還在上游自建生態養殖基地,深入了解牛蛙養殖關鍵環節,嚴格規范養殖技術和用藥規范,并堅持每年持續投入專項資金用以資助牛蛙養殖戶和生產基地建設,從養殖源頭推動牛蛙產業的綠色健康發展。
2022年,蛙來噠啟動了牛蛙科學養殖基地建設,通過聯合當地政府、養殖戶,在養殖專家的指導下,推動“稻蛙共生”的綠色養殖模式。這種養殖模式,既能夠很好地解決牛蛙養殖尾水排放的問題,同時又能提高稻谷產量。
此外,蛙來噠還通過與第三方權威監測機構簽訂合作協議,在行業內率先試推“塘頭+倉庫+門店”的牛蛙食品三級檢測機制,嚴格把控牛蛙食材安全。
相關數據顯示,截至2023年年底,國內牛蛙餐飲門店數量已經超5萬家,全國牛蛙市場規模已達到600億-800億元。
另外,企查查數據顯示,2023年,牛蛙相關企業注冊量超過670家,同比增長45.4%;全國牛蛙相關企業存量已超過2070家,相比2019年增長了123.4%,實現了翻番的增長。
可見,牛蛙賽道的創業熱情依舊不減,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牛蛙賽道的市場競爭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多個牛蛙美食品牌中,門店數量在100家以上的品牌占比不到一成。而蛙來噠作為牛蛙美食的開創性品牌,發展卻十分迅猛,如今正以500+家門店的大規模領跑在牛蛙品類賽道上。此前,蛙來噠還獲得了全球企業增長咨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授予的“2022年中國牛蛙餐飲連鎖企業規模第一”的市場地位行業認證。
未來,隨著牛蛙養殖業向標準化、規范化養殖轉變,牛蛙餐飲市場或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機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