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,在科技行業工作了15年并實現財富自由后的羅清,提前步入了退休生活。
而她的哥哥羅浩,一直懷揣著自己的餐飲夢想,想開一家屬于自己的餐廳。在哥哥反復提及后,羅清看到了哥哥的執著和熱情,最終決定支持哥哥的夢想,隨后她加入了餐飲行業,與哥哥一起創辦了蛙來噠。
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開業第一年,蛙來噠就火了,門店的年度營業額輕松突破千萬。第一次開店即火爆,他們做對了什么?又有哪些秘訣值得餐飲人借鑒?
餐廳選址有多重要,每個餐飲人都是心知肚明的。蛙來噠的第一家門店開在長沙解放西路,這是長沙乃至全湖南最繁華的地帶之一,最不缺的就是人流量。這里最開始也被人們稱為酒吧街,年輕朋友聚會的熱門選擇,尤其一到夜晚,燈火通明,氣氛熱烈。將餐廳選址定在這里,最起碼人流量有保障,而高人流量也意味著潛在的巨大消費群體。
羅浩羅清兩兄妹是地地道道的湖南人,在湖南,牛蛙是餐桌上常見的一道菜,羅浩自己很喜歡吃牛蛙,對牛蛙這一食材有自己獨到的理解,在菜品研發上也頗有研究,最初的蛙來噠是一家以牛蛙為招牌菜的湘菜館,但那時候做出來的產品就已經有自己獨特的口味了。
在蛙來噠旁邊就是當地特別知名的牛蛙館,雖然都是做牛蛙,但蛙來噠的菜品更有層次感,環境上也更符合年輕人的喜好,這也是為什么蛙來噠開在一家十來年的老店的旁邊能勝過他們。
蛙來噠開店的第一年,也就2010年,是牛蛙歷史上價格最貴的一年,當時因為天氣原因,導致牛蛙出塘量少,大概到七八月的時候,牛蛙的價格差不多二十五塊一斤,而蛙來噠做在菜單的成本卡里面的價格大約在六七塊錢一斤,也就是說成本翻了幾倍,而這也意味著,如果不漲價,蛙來噠根本賺不了錢。
但蛙來噠剛開店沒多久就漲價,消費者必定不會買單,甚至還會讓消費者失去對門店的信心,最后的結果可想而知。
蛙來噠也試過用別的蛙代替牛蛙,但做出來的菜品跟牛蛙的口感有很大差距,所以經過慎重考慮后,蛙來噠創始人們還是堅持用原來的價格、原來的分量來銷售,在堅持了兩個月左右,牛蛙原材料的價格就降下去了,蛙來噠也開始慢慢恢復盈利。另外,當時那種情況下,可能其他有牛蛙菜品的門店選擇了漲價,而這也是導致蛙來噠后面生意很好的原因之一。
由此可見,無論市場再怎么變化,只要品牌始終保持穩健、誠信經營、堅持好的價格、好的品質以及足夠的分量,成功是必然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