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夜市大排檔到全國餐桌,從小眾單品到熱門賽道,近幾年牛蛙品類一路高歌猛進,強勢崛起。進入2025年,牛蛙行業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上,還能繼續走紅嗎?
相關數據顯示,目前國內牛蛙餐飲門店數超5萬家,同比增長15%,整個牛蛙市場規模達到600億至800億元。值得一提的是,2024年12月蛙價一度拉漲至6.1元/斤,2025年1底還沖回了7.3元/斤的價格,上漲節奏穩定,2025全年牛蛙價格有望穩步回升,給養殖戶和市場帶來了積極影響。
另外,隨著新生代消費者對健康餐飲的追捧,或將推動牛蛙消費進一步增長。
隨著消費者需求的日益增加,我國牛蛙養殖的規模也不斷擴大。據統計,2024年我國牛蛙養殖總產量達到約70萬噸,養殖地域已覆蓋20多個省市。
當前,牛蛙產業也形成了從養殖、飼料、動保、成蛙加工、銷售到餐飲的全產業鏈經營模式,其中,餐飲市場消費約占牛蛙總產量85%以上,帶動近百萬人口就業,未來產值有望達3000億元,市場前景廣闊。
此前,牛蛙養殖由于缺乏統一的技術規范和行業標準,嚴重制約了行業的健康發展。近年來,各地政府和相關部門也紛紛出臺了一系列指導政策和規范措施,以促進牛蛙養殖行業的發展。
2023年4月11日,農業農村部頒布了《牛蛙生產全程質量控制技術規范》。這也是首個專門為牛蛙制定的國家行業標準。至此,牛蛙行業有了具體的技術指標,可通過指導養殖戶生產保障牛蛙產業高質量發展。
2023年8月18日,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印發《關于推進牛蛙養殖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》,要求著力推進牛蛙綠色健康養殖,推廣牛蛙生態健康養殖技術模式,針對尾水治理、質量安全、養殖用地等行業痛點問題提出了對應的規范措施。
另外,不少牛蛙相關企業積極推動牛蛙養殖生態化發展,如知名牛蛙餐飲品牌蛙來噠,不僅在上游自建牛蛙生態養殖基地,還采用“稻蛙共生”的養殖模式,既提高了經濟效益,又保證了牛蛙的品質和安全,還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養殖端水源保護、綠色生態等產業難題。
總的來說,在市場需求不斷增長、養殖技術不斷進步以及國家政策支持有力的背景下,牛蛙產業在2025年有望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