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場有風險,加盟需謹慎
近年來,一種曾經被視為“入侵者”生物的牛蛙,已悄然成為年輕人餐桌上的新寵。從街頭巷尾的小店到繁華商圈的熱門餐廳,牛蛙的身影無處不在。這背后,是一場由市場需求、技術創新和品牌營銷共同推動的飲食革命。而在這場革命中,“蛙來噠”憑借其500+門店的規模,成為牛蛙餐飲領域的佼佼者。那么,牛蛙經濟的崛起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產業密碼?“蛙來噠”又是如何在千億賽道中脫穎而出的呢?
牛蛙作為一種食材,近年來在市場上迅速崛起,其背后是巨大的產業價值和市場潛力。據相關數據顯示,2024年全國牛蛙年產量已達到約70萬噸,餐飲市場規模達到近千億級。而牛蛙品類之所以能夠快速發展主要得益于以下因素:
消費需求激增:牛蛙不僅肉質鮮嫩、味道鮮美,還是一種高蛋白、低脂肪的健康食材,契合現代消費者對營養與口感的雙重追求,尤其在火鍋、燒烤、川湘菜等餐飲場景中,牛蛙已成為“爆款單品”。
餐飲連鎖化推動:目前全國牛蛙相關餐飲門店超5萬家(包括牛蛙專門店和與牛蛙相關的餐飲門店),同比增長15%。其中,蛙來噠等頭部品牌發展勢頭較猛,加速市場滲透。
牛蛙水產養殖身份合法化:2020年3月,農業農村部明確牛蛙為水產新品種,為牛蛙養殖提供了合法依據,消除了市場對牛蛙身份的疑慮,進一步推動了牛蛙品類的發展。
1、大膽押注單品:開創牛蛙專門店先河
蛙來噠的起點可追溯至2010年,當時它是以街邊湘菜館的形式起家。2015年,蛙來噠敏銳捕捉到牛蛙品類的市場潛力,將門店產品大膽押注在牛蛙這一小眾單品上,并精心研發出十多種特色蛙鍋產品,開創了牛蛙專門店的先河。通過差異化策略,蛙來噠成功在競爭激烈的餐飲市場中脫穎而出。
2、產品創新:招牌紫蘇牛蛙與產品矩陣迭代
蛙來噠在產品創新上下足了功夫。招牌紫蘇牛蛙憑借其獨特的風味,成為品牌的明星產品,不僅深受消費者喜愛,而且還被許多牛蛙餐廳競相模仿。同時,品牌不斷迭代口味矩陣,除了在味型和烹飪方式上創新,還推出了小吃、燒烤、冒菜、特色菜、主食、甜品、特色飲品等品類,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口味偏好和飲食習慣。
3、供應鏈護城河:自建養殖基地+“三級檢測”模式
“蛙來噠”深知供應鏈的重要性,通過訂單式合作和自建養殖基地,保障了食材的穩定供應和品質管控。另外,品牌還在行業內率先試推牛蛙“三級檢測”模式,通過塘頭、倉庫、門店三級進行檢測,將新鮮、健康、安全的食材送上消費者餐桌。
4、營銷破圈:從“品類教育”到“品牌心智”
在營銷方面,“蛙來噠”通過重塑“吃蛙”場景,以“牛蛙+潮趣+場景化+餐飲”的模式布局,成功改變了消費者對牛蛙的認知。品牌還通過與熱門IP合作、打造超級品牌日活動等方式,以及在小紅書、抖音等社交媒體平臺上的爆款內容種草,實現了營銷破圈,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。
在牛蛙養殖行業中,養殖技術不規范、藥殘、尾水處理等問題,一直是亟待突破的行業難題。然而,近年來,隨著消費者對食材健康安全的關注度不斷提高,不少牛蛙相關企業也在積極推動牛蛙養殖生態化發展。以蛙來噠為例,2022年通過推行“稻蛙共生”的綠色養殖模式,不僅提升了牛蛙品質,還能推動解決養殖端水源保護、綠色生態等產業難題,為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樹立了榜樣。
與此同時,相關部門也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指導政策和規范措施,例如,2023年4月,農業農村部頒布了《牛蛙生產全程質量控制技術規范》,牛蛙養殖有了具體的技術指標和規范可以參考。2023年8月,農業農村部發布《關于推進牛蛙養殖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》,要求著力推進牛蛙綠色健康養殖,延伸培育養殖、加工、流通、餐飲等全產業鏈。
未來,隨著養殖技術的進步、市場需求的擴大和品牌的深化,牛蛙有望成為下一個“國民餐飲IP”,也期待蛙來噠等頭部品牌能夠繼續引領這場飲食革命,為消費者帶來更多驚喜。
市場有風險,加盟需謹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