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,牛蛙憑借其高蛋白、低脂肪的營養價值以及多樣化的烹飪方式,在餐飲市場中迅速崛起,成為餐飲市場中熱門的賽道,其相關產業規模已接近千億元。然而,在行業迅猛發展的同時,牛蛙產業鏈的規范化、生態化發展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。
為應對行業挑戰,國內牛蛙餐飲領軍品牌“蛙來噠”與產業鏈的上游和下游企業攜手合作,啟動了“牛蛙生態養殖基地與產業聯盟計劃”。該計劃旨在通過生態化、標準化以及全鏈條的協同合作,重塑產業鏈價值,為牛蛙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樹立典范。
牛蛙的崛起之路
從邊緣走向主流,牛蛙美食經歷了一段非凡的旅程。起初,牛蛙美食僅限于特定的地理區域,普及度并不高。從2020年農業農村部將其列為水產新品種,為牛蛙正名,破除政策障礙?。加上科學的養殖技術,推動產量從2015年的17萬噸飆升至2024年的70萬噸。2015年蛙來噠開始聚焦牛蛙單品策略,以紫蘇牛蛙等爆款帶動全國500+門店擴張,成為品類代名詞。牛蛙產業鏈也迎來了蓬勃的發展。
?破局:生態化+全鏈條協作
??
牛蛙產業雖發展迅猛,但長期面臨環保、供應鏈、食安問題三大挑戰,在此背景下,蛙來噠聯合地方政府、養殖戶、科研機構及行業協會,啟動生態養殖基地計劃,旨在通過“訂單農業+技術賦能+標準輸出”模式,構建穩定、安全、可持續的產業生態鏈。
蛙來噠在安徽、湖南、廣東等地建設超1,000畝生態養殖基地,推廣“稻蛙共生”模式,實現生態循環。牛蛙捕食害蟲,排泄物作為水稻肥料,減少農藥和化肥使用,解決尾水污染問題。同時與養殖戶簽訂全年定價、定量收購合同,無論市場價格波動均按約執行,保障養殖戶合理利潤,同時穩定門店供應。三級質檢管控聯合第三方機構,在塘頭、倉庫、門店進行抽檢,實現從養殖到餐桌全程可追溯。
2024年11月,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(SMQ)正式發布《稻田蛙產品認證標準》,蛙來噠生態養殖示范基地憑借其綠色養殖體系與全鏈路品控能力,成為通過該認證的生態養殖示范基地之一。這一認證標志著其構建“從田間到餐桌”的全產業鏈質量管控體系獲得國家級認可,為牛蛙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可量化范本。
作為行業首家實現“食材溯源、生產加工、終端服務”全鏈條標準化認證的品牌,蛙來噠以科技創新驅動產業升級。其研發團隊持續深耕產品力,菜單體系從初創期的單一品類躍升至涵蓋牛蛙鍋、小吃、燒烤、甜品、主食、特色菜、甜品以及飲品等產品矩陣,更創新推出“主鍋+小吃+特調飲品”組合模式,精準捕捉Z世代消費者“味覺社交”需求。 這不僅鞏固了其牛蛙品類開創者的行業地位,更為餐飲行業樹立了“單品深挖、生態閉環、體驗創新”的可持續發展范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