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場有風險,加盟需謹慎
這兩年,水產品類在餐飲市場中可謂大放異彩,除了小龍蝦、陽澄湖大閘蟹等人們比較熟知的品類,以牛蛙為代表的小眾品類水產也慢慢崛起,“走進”成千上萬家庭的餐桌,悄然開拓出一個規模達到近千億的新消費空間。
牛蛙憑借鮮嫩爽滑的口感、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屬性以及與其他食材搭配性強的特點,成功俘獲消費者味蕾,成為餐飲界的“新寵”,蛙來噠、蛙小俠、哥老官、蛙哦等牛蛙餐飲連鎖品牌快速成長起來,各個門店排隊等餐的景象也是十分常見。
據了解,蛙來噠創立于2010年,因為最先專注牛蛙單品,并以牛蛙為主營菜品,該品牌也被譽為牛蛙美食的開創者,其獨創的12種口味牛蛙鍋,至今仍為食客門津津樂道,尤其是首創紫蘇牛蛙,已經衍變成為代表牛蛙美食的“超級符號”。
蛙來噠的牛蛙美食極具上癮性,一方面源于牛蛙品類本身的特性,味道鮮美、口感獨特,另一方面則是其將牛蛙與湘菜很好的融合,而湘菜有一個特點就是具有適普性,這也是,湘菜成為我國第一大菜系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從2015年專注牛蛙單品類到現在,短短幾年時間蛙來噠就開出了500多家連鎖門店,而整個牛蛙餐飲市場更是涌現出超5萬家門店,市場規模預計已經達到600至800億元左右,有望很快突破千億規模。
餐飲消費端的火爆,也帶動了牛蛙養殖端的快速發展,有相關數據表示,牛蛙養殖年產量從2014年20萬噸迅速爬升至2023年近70萬噸,從牛蛙發展的整體增速來看,它用5年的時間就跑完了小龍蝦20年的養殖量增速。
簡單來說就是牛蛙在短短幾年的成長周期內,已經逐步趕上了具有消費普遍性的小龍蝦品類。
事實上,牛蛙“水產”品種的身份是在2020年疫情“野味風波”以后才取得的,也可以說在2020年3月份之前,牛蛙是沒有合法的養殖身份的,這也意味著,在此之前,牛蛙養殖沒有任何政策支持和扶持。
即便這樣,牛蛙養殖也已經接近百萬噸級,可見這個小品類賽道是極具生命力和發展潛力的。
隨著2020年3月,牛蛙水產新品種身份被國家農業農村部權威確認后,進一步激發了牛蛙全產業鏈發展活力。
小品類引爆大未來,牛蛙的“出圈”也證實了小品類同樣具備著可觀的發展潛力。隨著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,牛蛙消費仍有廣闊的空間,對于牛蛙品牌來說,提升產品品質以及消費者就餐體驗很是關鍵。
市場有風險,加盟需謹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