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井長巷,聚攏來是煙火,攤開來是人間。
兒時,在鄉村,最難忘的是“稻花香里說豐年,聽取蛙聲一片。”那是返璞歸真的寂靜。
如今,早已長大,蹦蹦也好,田雞也罷,已經成了益蟲。身在都市,蛙聲只有在夏日的湖邊、小區的池塘中尋找了。
青蛙已不再吃,但關于“蛙”的詩歌和小說仍在文壇流傳,比如莫言老師的《蛙》,以及各種對蛙意象的描畫,要人“哇”個不停。
于是,在美食的宴席上,牛蛙忽然以壯碩華麗的身影,從原來的田野之遠,登上了大家小家的餐桌,繼而如火如荼,風靡大江南北。
不知從何時起,大洋彼岸的牛蛙,以更加嘹亮如老黃牛的吼聲,響徹這邊的國度時,大家發現原來外貌丑陋的牛蛙,才是簡單易上手的快手菜,不僅蛋白質豐富,低膽固醇,低脂肪,而且老少皆宜,基本上無人不愛。
蛙,不可貌相。
國內第一個吃牛蛙的食客是誰?恐怕無從考證。但要說哪家吃蛙的餐廳最紅火,想必大多數牛蛙愛好者都曉得,那就是鼎鼎有名的蛙來噠。
在武漢,網紅餐廳蛙來噠,始終是我和朋友聚會就餐的首選。
不知和女友相約多少次,每次步入其中,工業風的環境,滿眼都是蛙的元素。這里大概就是蛙的王國吧!
因為是店里的老粉絲,有幸進廚房一看究竟。那個春天,大師傅烈火烹飪牛蛙鍋,動作熟練得很,我們每一個食客熱愛的美味,原來都是他們辛勤汗水的結晶。誰知盤中蛙,塊塊皆辛苦。
當師傅在后廚忙活,桌上等待的我,跟女友聊天,我們彷佛置身潛水艇中,難道我們也變成了蛙?我是牛蛙王子,她是牛蛙公主?拿起這百元硬通貨,是不是可以行走蛙的國度?桌旁放置一只發條青蛙,蹦跶蹦跶,那是我回不去的童年。
一鍋美味端上來,泡椒味濃慢慢煮開,香味滿室迷人醉。這是蛙來噠今年推出的新品。迫不及待夾一筷,牛蛙肥大誰能比?入口品嘗小心燙,肉質鮮嫩味道厚。
自信品嘗,你會發現燈籠椒和泡椒打底,牛蛙充分吸收了雙椒的濃烈之香,光是聞到味道,就知出品必然不凡。而且,隨著時間推移,越煮越香,香辣之味在湯汁內醞釀綜合,牛蛙肉因此也會更加入味三分。不知不覺,要讓人贊嘆三分。
之前,我已經基本上已經嘗過了他們的每一道牛蛙做法。最愛的當然是紫蘇口味牛蛙,這是他們家的點單之王,據統計說,這道菜占蛙來噠全國280+門店銷量的70%,可謂一招打遍天下。也正因為此,牛蛙粉絲圈流傳著一句話,“去蛙來噠吃蛙,點兩鍋的話其中一鍋必是紫蘇味牛蛙。”由此可見其歡迎程度。
除了紫蘇牛蛙與新推出的泡椒牛蛙,蛙來噠炭火蛙鍋還有諸如番茄味、香辣味、苗家酸湯味、重慶豆腐花味、姜辣味、酸菜味、青椒蔥香味、雙椒味、怪椒味、雞汁菌菇味,黑椒耗油味等多種可謂,牛蛙吃法到這里方才蔚為大觀。
所以,當登上湖南衛視《天天向上》之時,連主持人汪涵都贊不絕口,為蛙來噠打call。
除了花色繁多的牛蛙,他家還有清涼的紫蘇楊梅,炎炎夏日,每個女生都喜愛。
吃口麻辣雞絲后,發現室內還有維密秀大片,窈窕淑女才子佳人,這大概是《速度與激情》的美食版本吧!
最后,不得不感慨,蛙來噠,這家聚焦牛蛙單品十年的老品牌,原創十二種口味牛蛙鍋,簡直是把牛蛙做到了極致,怪不得能夠榮登各大美食榜之位呢!
同時,2021年中國餐飲加盟榜中,蛙來噠以正餐排名第一名,在2022年蛙來噠更將推動實現全國500+門店,氣勢如虹!